18级班主任第十三周工作指南--班级手机管理专题 | |||
| |||
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班级中管理手机
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在“玩手机”?这一点似乎困扰着大多数学生的家长。11月16日注册就送58满100可提款举行了本学期家长会,家长会后,个别家长也来向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,同时,也询问我是否发现孩子沉迷于手机的现象。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,各类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让人有些应接不暇,而我们的学生也对于这类新兴事物也乐此不疲。老师和家长口中经常提及的“玩手机”其实指的是学生沉迷于手机APP,这类APP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:社交类和游戏类(还有个别学生沉迷读网络小说、动漫)。社交类APP主要有微信、微博、QQ以及其他一些交友软件;而游戏类APP主要以画面简单、操作性强、竞技性为主。对于“玩手机”现象,我们学校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围追堵截,包括为每个班配置手机收纳袋,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将手机放在收纳袋中;而班级层面,班主任也会将学生手机没收,放学后再发还。家庭方面,家长似乎也缺乏有效措施,完全没收学生手机有时也会对生活造成不便,不太现实。如何去理解手机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,早已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必修课之一。
一、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原因:那么,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于“玩手机”?手机上的各类APP是青少年与朋友沟通的一种媒介,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交与联系的方式之一,即使是游戏类APP,也同样会成为青少年交流的平台。青少年对手机APP的使用度在不断增加,而青少年使用手机APP有以下几个原因: 1、与朋友聊天; 2、加入某个小组讨论; 3、了解时事动态; 4、交新的朋友; 5、打发时间(和朋友玩游戏); 6、以免错过什么新兴事物或流行的事情。 二、手机APP的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: 1、发展更好的社交技巧; 2、缓解孤独感; 3、了解别人的新想法和观点; 4、朋友间的纽带; 5、将自己的创意和新想法与他人分享; 6、变得更有社会意识; 7、有助于他们变得更加独立; 8、知道更多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要闻。 三、网络存在的风险有哪些: 无独有偶,网络也存在的一定风险。我们比较熟识的有以下几点: 1、过度沉迷网络与现实生活脱节; 2、成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; 3、受到别人侮辱,名誉受到损害; 4、隐私被泄露; 5、被别人骚扰; 6、网络欺诈; 7、自尊心受到损害; 8、不良信息。 以上这些事件都在我们身边切实发生过,学生处也处理过若干因网络而产生的纠纷,也了解到有若干学生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,甚至与父母关系紧张。当然,我们还是有办法去保护学生远离这些风险,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得到以上这些事发生了,自己应该怎么去做。另外,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规则意识,大多数学生沉迷于手机是因为在初涉手机时,家长并未及时干预,或者为他们设立一条规定,比如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度和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手机。之后发现情况加重了,又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,比如强行检查学生手机,结果适得其反。 四、家长和班主任需要关注的部分 无论学生做了什么,最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是否有很大的变化 1、对生活的热情度减低; 2、日常交流(父母、老师、同学之间)的减少; 3、花在作业、兴趣爱好、运动的时间减少; 4、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降低。 如发现以上情况,班主任和家长就要进行及时的干预。 五、班级手机管理的一些策略 确实有一些班主任反应,如果把手机统一收走还是会有一些不便,诸如: 1、手机的保管问题。一些任课老师不得不拿着一个班的手机去上课; 2、有紧急通知要下发的时候找不到相应的学生; 3、若只收个别学生的手机,容易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。 总而言之,我们的教育还是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制。班主任还是因先将学校的规定清楚的告诉学生,并根据学校要求在上课前叮嘱学生将手机放入收纳袋,逐渐让学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。同时,逐步放手,让班干部在上课前提醒班级同学交手机,这样即培养了班干部的责任心,也树立了班干部的威信。 班主任在将提醒工作交给班干部后,还要及时到任课老师处了解上课情况,对任课老师反应的个别情况,要及时纠正,屡教不改的可以要求该生每天早读时交手机,放学后再到班主任处。龅接欣碛芯,也不会让学生有受到老师区别对待的想法。 此外,对个别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的学生,要及时联系其家长,督促家长共同配合,促进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。 随着时代的发展,各类新兴科技不断涌现,要想逆时代而行是不可能的,而如何让科技成为我们学习与工作的好伙伴,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。 撰稿:魏海峰
|
|||
|
| ||
| ||
| ||
| ||
|
| ||
| ||
| ||
| ||
|
| ||
| ||
| ||
| ||
|